![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98/f91c/816f/8300/0034/newsletter/IJNN0247.jpg?1622556811)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4f/f91c/816f/8300/002c/newsletter/DJI_0310.jpg?1622556742)
在乍浦路桥与四川路桥之间,原有一个半地下建筑,功能为绿化倒班房等市政服务功能,倒班房屋面的部分为上人屋面,另一部分为一组正方锥形玻璃天窗。随着城市发展,苏州河的城市功能也从原有的城市功能性河道转变为以景观和公共活动为主的生活性滨水空间,原倒班房从功能和形态上与新的滨河空间定位有差距,因此设计中将对倒班房建筑进行改造。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63/f91c/816f/8300/002e/newsletter/DJI_0469.jpg?1622556759)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11/f91c/816f/8300/0026/newsletter/_DSF5140-2.jpg?1622556677)
我们认为城市空间应该是可以讲述故事的空间,曾经存在的空间状态应该或多或少留下些痕迹,最后呈现的应该是一个如同层层半透明胶片叠合的空间状态。因此考虑到此道班房的结构和空间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在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原建筑的结构框架,打开了所有的隔墙,原有建筑的地坪标高被开放出来。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10 的图像 24](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3f/f91c/816f/8300/002a/medium_jpg/DJI_0148%E8%A3%81%E5%88%87_logo%E5%A4%A7%E5%9B%BE.jpg?1622556727)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0d/f91c/8133/2c00/0026/medium_jpg/_DSF5147.jpg?1622556675)
下沉的樱花谷掩藏在城市滨水岸线之下,丰富了市民的日常亲水活动的空间层次,为城市提供了多样可能的开放公共空间,也受到了时尚、新闻、广告等媒体工作者的青睐。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bf/f91c/816f/8300/0038/newsletter/IJNN9047.jpg?1622556849)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1d/f91c/8133/2c00/0028/newsletter/_DSF5156.jpg?1622556691)
在建构层面,我们力图表达钢结构的轻盈通透与混凝土框架的厚重沉稳的对比关系。在自由多变的钢结构游廊体系与均质的混凝土框架体系的交点之处,我们将均质的钢结构框架(局部为双侧悬挑钢梁的细小柱子)与混凝土框架铆接,钢格栅和花纹钢板体系被嵌入到钢结构框架之中,保证了整个钢平台的厚度可以控制在50mm左右。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77/f91c/816f/8300/0030/newsletter/IJNN0170.jpg?1622556780)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室内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82/f91c/8133/2c00/0036/newsletter/IJNN0175.jpg?1622556791)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94/f91c/8133/2c00/0038/newsletter/IJNN0219.jpg?1622556808)
钢结构栏杆采用扁钢加正交钢网的形式,扁钢与钢结构框架具有对位的模数关系,钢网整合在扁钢框架中,保证了通透的同时也呼应了钢平台的结构构成逻辑。在材料方面,原有的结构框架以水洗石的方式统一起来,同钢结构的立体观景游廊形成一轻一重的对照对话关系。部分结构框架间被改造成为树池,其中种植樱花树,以延续场地中原有的植物序列。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70/f91c/8133/2c00/0034/newsletter/IJNN0159.jpg?1622556774)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24 的图像 24](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113/f91c/816f/8300/003a/newsletter/%E6%A8%B1%E8%8A%B1%E8%B0%B7%E5%89%96%E9%9D%A202.jpg?1622556936)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室内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27/f91c/8133/2c00/002a/newsletter/_SSP3601.jpg?1622556702)
樱花树构成了场地内主题性的植物,变为了这组构筑物的特征性线索。当樱花盛开时,樱花,河景,可以被立体性的体验串接,设计希望营造一个带有时间性和自然性的带有强烈记忆度的公共空间,故得名——樱花谷。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87/f91c/816f/8300/0032/medium_jpg/IJNN0182.jpg?1622556798)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围栏](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a9/f91c/8133/2c00/003a/medium_jpg/IJNN0381.jpg?1622556831)
在结构与空间的组织配合下,游人们获得了坡地、坡顶、构架顶三个标高的立体观景活动空间,空间的利用率和丰富性得到了提升。多个层次的空间处理给人们多种角度体验享受滨河景观,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游目与观想”之意。
![上海苏州河樱花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0b6/4036/f91c/816f/8300/0028/newsletter/DJI_0097.jpg?1622556716)